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示范-护理学导论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华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将于即日起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小编将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案例内容、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方面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还将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希望通过系列优秀案例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护理学导论

教师简介

汪凤兰,女,1982年3月出生,安徽安庆人,中国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实验》、《护理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及建设工作10余年,是校级2021年转型建设线上一流课程《基础护理学》及校级思政课程《护理学导论》的主讲教师之一。汪凤兰老师热爱教学工作,关心爱护学生,所讲授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教学质量考核中被评为校级和省级优秀,曾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汪凤兰老师潜心育人,锐意改革,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获批省级教改项目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10篇,主编及参编教材6部。

护理学导论

课程简介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承担着启蒙和形塑学生专业思想、专业理念、专业思维和专业伦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知识和情感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生长与发展、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护理理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护理学学科框架、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基本工作方法及专业发展趋势,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建立护理专业思维模式和尽早进入护理专业角色,另一方面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护理学导论

教学目标

1. 本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主要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有效护患沟通的技巧,并能够理解良好的护患沟通对和谐护患关系建立的积极作用(教学+思政);

   (2)主要思政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和分析,培养学生体察甚微,关爱患者的人文情怀,同时让学生明白护士的仁爱之心,能够传递和感化患者,可以让爱走向无限,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价值感(思政)。

2.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护理学导论

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1. 案例的引出

      通过孟子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引出“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切入主题,如何建设“人和”的护患关系——护患沟通是关键

2. 案例内容

案例形式:《舱里的志愿者》 讲授+提问+头脑风暴+小组讨论

      张倩是援鄂医疗队方舱医院的一名护士,有一天看到一个患者在走廊里焦急地打电话,她就静静的等候,等患者挂断电话,她发现患者用手擦去了眼角的泪水,然后试着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到你吗?”患者非常不耐烦说:“你帮什么帮!就是你们非要给我关起来的”。后来,张倩又发现该患者一日三餐不吃不喝,劝说无果,患者还嚷着说 “我要出院,你们谁也拦不住。” 

   (课题随机提问:问题1(如果你是张倩,你会怎么做?)——引发学生思考,在患者不耐烦、愤怒这样的情绪下,护理人员该如何处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续:

     首先,张倩跟同病房患者去了解,大概知道她在惦记自己的孩子。

     下午,看到这个患者独自在哭泣,张倩走过去,轻轻地握住患者的手,说“我跟你一样,身为一个母亲,我特别能理解你对孩子的担忧,你能说说什么事情让你对孩子如此担心吗?我会尽可能去帮助你”。患者哭得更加伤心,直到绪稳定,张倩一直静静地陪伴着,专注地倾听患者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她的家人都因是确诊患者而住院,唯一的小儿子不到3岁被隔离在酒店,由一名17岁的侄子照顾,但是孩子现在连冲奶粉的奶瓶都没有,作为母亲的她被隔离在方舱医院,无能为力,只能抱怨、愤怒、哭泣。

      张倩找来纸和笔,让患者写下孩子所在隔离酒店的地址和照护者的联系方式,并说道“您放心,我会联系我们的医疗队和其他人员,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将奶瓶送到。”

      第二天,张倩进病房的时候,发现患者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成了这个病区的志愿者。患者说“衷心感谢你们,侄子说昨天晚上就收到了你们送去的物资......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把爱传递下去,温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张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分小组头脑风暴讨论:问题2(聚焦案例,张倩的沟通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并将讨论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讨论,总结分析案例中护患沟通的技巧,引导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关爱患者的能力。最终通过患者成为志愿者这样的转变,让学生感受到护士的仁爱行为,能够感化患者,让更多的人因为被爱而去爱别人,让学生体会到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同时也提示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人人都奉献一点爱。)

护理学导论

分析讲解

1. 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讲课的内容是“护患沟通技巧”,知识性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列举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沟通技巧,即“听、说、动”。课程思政的案例《舱里的志愿者》讲述的是一位抗疫一线护士打开一位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的患者心扉的故事。这其中有护士对患者的耐心陪伴和倾“听”、有护士因同理患者而道出的诚恳之“言”、也有护士对患者承诺后的积极行“动”,通过这个案例,将护患沟通技巧的“听、说、动”贯穿其中,与本讲课的内容及分类是完全契合的。

     课程思政案例同时也是课程专业知识的典型案例,专业知识和价值分析同步同向同过程完成。案例最后进行的总结和升华,正是因为护理人拥有那份博大的仁爱之心,所以才体察甚微,通过巧妙的沟通,最终打开了患者的心扉。并且患者由对被隔离心存抱怨到转变成为一名志愿者,这种转变,更加坚定了护士继续传播爱,让爱开枝散叶,蔓延到无限的决心,也坚定了护士从事护理职业的决心。本讲内容在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上彼此契合,共同促进。

2. 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法:典型案例的引入,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既涵盖了知识内容,又能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自然融入了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沟通技巧背后所蕴含的是护理职业崇高的责任感和护理人对生命的关怀之情、仁爱之心。最后案例中患者态度的转变,体现的是爱心感化的力量,升华了护理的专业价值,揭示了护患有效沟通对和谐护患关系建设的意义。

   (2)头脑风暴法:鉴于每个同学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同学开展小组讨论,如何达成有效的护患沟通?进而引导同学凝练有效沟通的技巧为 “听、说、动”三个动作,再结合案例中护士的行为,用繁体字的形式进行解说这三个技巧,提示护患沟通的技巧始终离不开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价值理念。

   (3)角色扮演法:通过对积极正面的护患沟通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将所学技巧应用于情境模拟实践中,并拍成短小视频观看反思,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带入价值思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观看视频后讨论、反思这样的过程,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冲击,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另一方面,对积极正面的护患沟通案例的模仿和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专业学习动力与从事护理职业的期待愿望。

护理学导论

教学设计

护理学导论

案例视频


护理学导论

感谢护理与康复学院

汪凤兰老师供稿

教师发展中心

与您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